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的理论博大...
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求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倶老。 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心不厌精,手不厌熟。若运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臆,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 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
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五合五乖: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五合: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五乖: 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私门《诫誓》则情拘志惨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情动言形,取会风骚之意。 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随其性欲,便心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隋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乐毅论》则情多怫郁(不高兴) 《东方朔画赞》则意涉瑰奇(奇怪) 《黄庭经》则怡怿(放松)虚无 《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感情复杂) 《兰亭》则思逸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