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康成】寻找迷失的自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 127633

培训501 MB2016-03-27 09:47:48

所属:名师讲座>ID号:127633

下载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访客评分

5

2人

资源简介:

 【康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

康成
长春二实验中学心..
长春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被聘为吉林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长足的进步。
 
寻找迷失的自我(一)
   一个人第二天要做重要的事情时,头天晚上没睡好觉。怎么看待这件事?
  表明其情绪焦虑、重视。看到哪个词会给你力量;重视。感觉到力量的时候会怎么样?重视--力量---动力
  看到焦虑时---感到压力、不会成功、消极、没准备好。
  (自己不同场合穿衣服例子)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经验。经历决定经验,但经验是可以改变的,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也不仅仅时角度的问题,因为我们始终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和社会、文化、规范等不同,可能导致我们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受到欺骗,所以很多人在自我中迷失。此内容,可以看看叙事心理治疗的知识(《儿童的叙事治疗》)。
  通过咨询案例发现的共性的东西,所有来咨询的人,都认为问题有解决之道,而这个解决之道又不是处理现实问题,而是自己的思想、认识在某个环节打了结,需要咨询师帮忙解决。很多时候,客观情况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当事人对客观情况的意识。当事人在重新面对问题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所以,这里就涉及到自我迷失的问题。
一个人的人格成长,是一个人自我同一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同整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在找寻迷失的自我,而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那个点,所以我们永远是自我同整。因为那个点是非常理想的,我们一直在追求。
    案例
   看待案例的原则:1.开放的态度。他们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是他们中的一员。对他们好奇,但不觉得他们的问题是例外。我们和他们是同等的.
  2.保密的原则。不能随便议论,某些场合可以,即交流的场合,目的是为了交流研讨,但要尽量避免原型。
自我迷失的各种情况:
  1.真实本我--问题故事
  案例:我是一个厌学的孩子。初二,母子情绪对立严重,被拽来,非常愤怒。比较棘手,因为没有主动改变的愿望。
   自述:我特别不爱学习。让我们感觉到背后的问题:母子都痛苦。孩子:做不到。不爱学习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他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没在身边,没人能够帮助他,没办法适应初中生活,结果一路走来,对学习的厌烦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当他面对学习问题的时候,外界对他的反馈是,你是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他自己的认识是我是一个厌学的孩子。
所以,当问题故事冲击真实本我的时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把问题内化到当事人身上。他就没办法、没力量去面对,因为他是一个问题个体,这是很多情况下孩子走向误区的一个原因。
寻找迷失的自我(二)
 
  2.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3.成人自我--儿童自我
  4.自我定位--行为选择
  5.自我空虚--情感暂存
  6.自我责备--渴望认同
  7.自我成长--主流设限
 
寻找迷失的自我(二)
  
  因为他和问题已经融为一体。这个过程中,他会用很多词形容自己,如懒、贪玩,而实际上他也会这样去做,所以往往是先给自己做了一个定位,做了一个评价,然后用这样一个评价去导演自己的行为,结果发现这个行为又让自我恶化,形成一个循环。而事实上,每个人的真实的本我都是非常有力量的。从出生开始,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没有什么负面的东西的,多数情况下是外在环境,包括我们的文化、社会的评价、父母的要求,把我们变成了一个我们认为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的例子。
  如果把问题故事融入到真实本我当中,就会产生问题,产生麻烦。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把厌学当成了一个自我的标签贴上了。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母亲没有尽到培养的责任,没有帮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六年来,他的成绩一直是中上等,到了初中以后,他的成绩开始逐步下滑,但他也有改变的愿望,也想让自己变好,但却没有力量去面对。
   所以,当自身没有力量去面对问题时,就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归属感去面对问题。结果是他要和那些大家认为的小混混们在一起。首先是那些人能接纳他,所以他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而且在和那些人在一起的时候,又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关注,这样他的自我感出来了,但这种自我感是虚无的,因为它是靠外在形式来包装,其内心是非常空虚的,非常恐惧的,他害怕不被认可;另外他通过头发,不让剪,染色,根本原因是想寻找关注,寻求归属感;扎耳朵眼。去咨询时,已经一周不上学了。但他对咨询师说,自己必须去上学,不上学以后怎么办。这就是突破口。而家长却没发现。家长说孩子说这辈子不想上学,这说明家长和孩子在沟通时出了问题。家长也不信任孩子,把孩子所有的负面表现都拿到面上来,然后用这个东西去预设孩子,这样孩子挺受挫的。
    案例二:女主外,男主内
    为解决孩子问题而来的,95%是在解决家庭问题、夫妻问题。这说明,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必然出现问题。而且家庭问题在前。许多是在孩子的学业出现问题时,才找人咨询。这也反应当前社会文化的一个误区,学习好什么都好。而实际上,学习不好,原因并不在学习本身,往往是因为心理、人格成长出了问题。这就本末倒置了。而实际上,当人格、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更需要关注。
   因为孩子不上学,父亲来咨询。母亲女强人,孩子由父亲照顾,母亲很忙,说是一切为了家。实际上,母亲缺乏安全感,通过工作弥补内心的恐惧,恐惧责任,恐惧失去,通过让工作占据全部的时间让自己觉得自己在忙。忙--“心”“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不要让自己感觉到忙。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现在仅需¥5点数
市场价 ¥399 立即下载 点数购买规则 报告下载错误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

免费获取点数
(1天30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