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臧瀚之等】二十五史故事(上中下) 126374

行业大全512 MB2015-10-31 13:50:26

所属:珍贵文档>ID号:126374

下载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访客评分

5

4453人

资源简介:

 内容简介

《二十五史故事(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史学的宝贵典籍,是由历代著名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合集。各史以为人立传为主,记载了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二十五史故事(套装上下册)》是乾隆皇帝钦定的“正史”,毛泽东一生研读此书,批注最多。
  《二十五史故事(套装上下册)》记载的历史,长达1800多年。是一部记载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明、清等十九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它涵盖面广,记载全,史料详细,包含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权谋奸诈,平民百姓的智慧与善良,以及红粉佳人的忧愁与哀怨。是一部“历史与人性”的绝唱。《二十五史故事(套装上下册)》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编撰而成,能使读者轻松地阅尽上下四千多年的人间沧桑,并从中汲取源源不尽的睿见卓识,使自己的人生阅历获得深化和拓展。
 
目录
二十五史故事:上
《史记》 英雄绝唱
华夏五帝
武王礼遇三仁
周公盛德
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封山记过
孙武演兵
卧薪尝胆
赵氏孤儿
无为圣人老子
高山仰止的孔子
苏秦与张仪
商鞅变法
神医扁鹊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屈原沉江
孟尝君养士
蔺相如完璧归赵
远交近攻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易水悲歌
横绝四海楚霸王
平民天子刘邦
吕后称制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书》 大风起兮
文帝即位
淮南王之死
七国之乱
雄才大略汉武帝
霍去病公而忘家
西域天使张骞
司马迁立史家极则
王莽篡汉
《后汉书》 河洛苍茫
光武帝重光汉室
通达贤明的马皇后
班固修《汉书》
张衡铸器究天理
一代通儒马融
旷世逸才蔡邕门
洛阳浩劫
挟天子以令诸侯
乱世皇后伏寿
《三国志》 大江东去
官渡之战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建安七子
神医华佗
隆中对
火烧赤壁
叱咤风云五虎将
诸葛亮六出祁山
雄姿英发周公瑾
《南朝五史》烟雨楼台
  刘裕北伐
 南朝节俭开国
 刘穆之堪当大任
 颜延之清操自守
 彭城王刘义康
 宋文帝自毁长城
 宋废帝刘子业
 萧道成平乱定鼎
 安北将军周盘龙
沈休文怀情不尽
范缜发惊世高论
羊侃镇中原
梁武帝自食其果
昭明太子
陈后主诗酒误国
祖冲之与圆周.率
乱世奇才萧大圜
陈霸先伐梁
《晋书》浊世清风
嵇康龙性难驯
  晋武帝听信谗言
 杜预经国兴邦
 王衍清谈误国
 八王之乱
 嵇绍拼死救主
 “永嘉南渡”
 晋明帝除霸
 “画绝”顾恺之
 “书圣”王羲之
 桓温慷慨称英物
 谢安风流
 五柳先生陶渊明
 苻坚尊儒重学
 苻融断案
 慕容盛与兰氏
《北朝四史》胡马关山
贺氏助子兴代国
冯太后临朝称制
文治楷模惨淡生涯
灵太后乱政
孝静帝禅位让国
神武皇帝高欢
景烈皇帝高洋
宰相之才赵彦深
幼主政荒
杨素权重两朝
王世充之乱
《隋书》垂杨暮鸦
杨坚终成帝业
隋初大治
隋文帝降书赐罚
赵绰执法
建筑奇才宇文恺
杨广诬兄谋位
隋炀帝灭国亡家
二十五史故事:下
《新旧唐书》盛世华章
开国贤妃窦氏
玄武门之变
贤相房玄龄
李靖功盖凌烟阁
唐太宗得臣杜如晦
人君明镜魏征
王珪强谏
唐太宗焚稿慰忠魂
唐太宗立太子
王勃长歌滕王阁
一代女皇武则天
狄仁杰只手补天
太平公主
明皇姚相两相得
开元盛世
大太监高力士
人间谪仙李太白
张巡死守孤城
郭子仪名彰身全
《新旧五代史》乱风凄雨
朱温代唐
梁太祖坑杀王师范
张国维全身全义
唐庄宗宠宦杀贤
郭崇韬忠良邀祸
乱世延寿天子梦
张彦泽叛国欺君
周世宗北取三关
史弘肇伏诛有兆
周太祖承帝业
《宋史》斜阳嘉树
赵匡胤黄袍加身
太祖伐蜀
赵普治天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荆国大长公主
韩亿棒下教子
张公判案
明道先生程颢
士林领袖欧阳修
八大家政标苏轼
秦桧被拘
柔福帝姬
岳飞精忠报国
王氏毒计害忠臣
理学大师朱熹
《辽金史》绝域雄风
阿保机兴辽
耶律乙辛死无宁日
萧陶隗力矫积弊
忠烈公金兀术
海陵王南下攻宋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小尧舜”金世宗
高汝砺理财
《元史》大漠天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灭金
耶律楚材功定八荒
元世祖重宋裔
元世祖用人唯贤
忽必烈访贤重士
邵庵先生
观音奴借神断案
《明史》秦淮冷月
君臣布衣逐胡虏
史上留名马皇后
明相李善长
刘伯温才学辅明主
吴县丞清正爱民
朱元璋教子爱民
建文帝叔侄相残
郑和下西洋
于谦一世清白
海瑞罢官
三朝重臣张居正
戚继光抗倭保国
抗日援朝
朱常洵之死
收复台湾第一人
赫赫刑余九千岁
闯王来了不纳粮
《清史》落日衰草
绝顶河山感霸才
施琅功封靖海侯
“清官第一”于成龙
郑成功收复台湾
王夫之上传下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黄宗羲力行覃思
徐乾学“传是”惠后人
汤若望传法东土
郑板桥诫弟教子
钟氏教子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林则徐选婿
定海三总兵
魏源作《海国图志》
林则徐与****战争
左宗棠收复北疆
李鸿章出将入相
顾命重臣张之洞
康有为与“百日维新”
前言
精彩书摘
二十五史故事:上
  《史记》 英雄绝唱
  华夏五帝
  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是史书上常常提到的“五帝”。
  传说,神农氏在位的时候,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当时身为天子的神农氏却无力制止他们,于是公孙轩辕便挺身而出。他整顿武备,率领大军讨伐那些为非作歹、不来朝拜天子的诸侯。于是诸侯都****朝拜,表示臣服。
  只有蚩尤特别横暴,一时还没有谁能制服他。同时,炎帝也想侵犯诸侯,强占他们的土地。诸侯便纷纷归附轩辕。于是轩辕广施德政,训练军队。待实力增强,他便率领军队与炎帝在阪泉(今属河北,一说山西)之野展开大战。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公孙轩辕彻底击败了炎帝,迫使他向天子称了臣。但蚩尤仍然继续作乱,不听天子的政令。轩辕便率领诸侯联军与蚩尤在涿鹿(今属河北)摆开战场,经过几次大战,最终活捉了蚩尤,并将他斩首示众。天下从此又太平起来,于是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
  轩辕被立为天子后,华夏大地上数次出现了黄龙和地蚓。黄龙的黄色代表土地,地蚓则是土地的精灵,因此人们都认为黄龙和地蚓是上天降下的吉兆,表示轩辕已处于五行中土的位置,便尊称轩辕为黄帝。
  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逝世后,昌意的儿子高阳被封为天子,这就是帝颛顼。帝颛顼有一个儿子叫穷蝉。颛顼逝世后,穷蝉没能继立为天子,却是玄嚣的孙子高辛被奉为天子,历史上称他为帝喾。帝喾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挚,次子叫放勋。帝喾逝世后,挚被奉为天子。挚觉得自己的品德和才能都不如弟弟,便将天子之位让给了他。史称放勋为帝尧。
  帝尧爱民如子,胸怀博大,治国才智神妙,富有天下而不骄横,贵为天子而不傲慢。因此,人们像冬天需要太阳那样依恋他,像旱天盼望甘霖那样仰仗他。
  帝尧当政七十年后,觉得精力难以应付繁杂的政务,便召集大臣讨论继位的人选。
  他问道:“谁能在我之后继位执政呢?”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为人开通明理,可以接任。”
  帝尧表示反对,说:“丹朱对内不修仁重德,对外又争强好胜,不宜居天子之位。你们再想想,还有谁能继位?”
  灌兜说:“共工做过许多事,而且业绩卓著,可以担任治理天下的重任。”
  帝尧又不同意,说:“共工喜欢强词夺理,为人不正派,貌似恭敬,其实连上天都不放在眼里,也不宜居天子之位。我觉得四岳一贯能忠实地执行我的命令,就由他来继位好了。”
  四岳推辞说:“品德和才能都差得远,实在不敢承担天子的重任。”
  帝尧说:“那么就请你们继续推举吧,不论是亲近的贵戚,还是疏远的族人,甚至隐居的圣人,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
  群臣议论了一会儿后,一致推举说:“民间有个叫重华的人,今年已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婚,可以承担天子的重任。”
  帝尧点了点头,说:“我也曾经听说过这个人。”
  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重华,以观察他怎样治家;又叫九个儿子和重华一起生活,以观察他怎样待人接物。重华把他们接到家里后,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他的影响下,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显贵的身份而盛气凌人,而是谦逊谨慎地对待亲戚,大家都称赞她们贤惠。和重华相处了一段日子后,尧的九个儿子对人也比先前更加真诚。
  重华为人谦让随和。他在历山耕田的时候,历山的人就不再争田夺地,而是互相推让;他在雷泽捕鱼的时候,雷泽边的人不再争夺房屋,也是互相推让;他在黄河边制陶器的时候,一起制陶器的人都不再粗制滥造,以劣充优,结果黄河边出产的陶器个个精致耐用。他每到一个地方,都用自己优良的品德去感化人,人们都愿意和他住在一起,甚至远方的人也慕名而来。一年之后,他住的那个地方就成了村庄,两年之后,便成了集镇,三年之后就发展成了大的城市。帝尧觉得重华确实不错,如果让他继位,丹朱虽不满意,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相比之下,让丹朱继任为天子,丹朱倒是高兴,但天下百姓都会困苦不堪。不能让天下百姓受难而让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因此,在经过二十年谨慎的考查后,帝尧决定让重华代理天子之职。
   八年之后,帝尧与世长辞。老百姓像死了父母亲那样悲痛,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帝尧的缘故,竟没有奏过一次乐。三年丧满之后,重华让位给了丹朱,自己退居南河之南。但各地诸侯朝觐时,不见丹朱,却都去朝拜重华;那些唱歌的人也都不理会丹朱而只歌颂重华。看到这些情况,重华才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到京城正式举行登基典礼,就任天子之职。
  重华就是帝舜。帝舜在位三十九年南巡时,不幸病逝于江南九疑山(今南宁远县内),老百姓便将他安葬在九疑山上。
  相关链接
  〔1〕黄帝:本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于姬水长大.故叉以姬为姓;于有熊建立国家,故又日有熊氏;以土德为王,土为黄色,故人称黄帝。黄帝是传说中的五帝之首,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领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遂将部落与黄帝合并,构成华夏族,因此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2〕帝尧:谥号尧,名放勋,初封于陶,后徙于唐,故日陶唐氏,又称唐尧,为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在位百年。
  〔3〕帝舜:生于姚墟,故姓姚;国号有虞,故称有虞氏;双目重瞳,故名日重华,字都君,史称虞舜,又称舜帝,为传说中上古圣贤帝王,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微子开是殷帝乙的长子、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继承了帝乙的王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几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大臣祖伊见西伯姬昌深得民心,担心不久后,祸患降到殷商,就提醒纣王保持警惕,而纣王却不在乎地说:“我生于世上,不是享有天命吗?姬昌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听到纣王这样讲,心想他已无可救药,便想以死殉国,但离开京师后又开始犹豫。于是,微子去请教太师、少师,在叙述了对殷商现状的忧虑后,他问道:“太师,少师,我是离开国家远行好呢,还是留下来维护国家,使之免于灭亡?现在要是你们无意告诉我,我就会陷于不义,怎么办才好呢?”太师答道:“王子啊!上天降下大灾,要灭亡我殷国。王上竟然上不畏天,下不听长辈之言。殷国的民众也亵渎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如果你死,国家能得大治,那才死无遗恨;如果你死了,国家仍旧难逃灭亡的命运,那还不如离国出走。”微子以为言之有理,离国而去。
  箕子也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时,箕子便觉得苗头不妙,叹道:“他用象牙筷子,其后一定会要玉杯;用玉杯,接着又必然想得到远方的奇珍异宝。华美车马的讲究、舒适宫室的追求就要从此开始了,国家从此会走向灭亡!”后来纣王果然沉湎于酒色之中,箕子多次劝说不听。有的人劝他道:“你可以出走啊!”箕子道:“身为臣子,谋而不听即出走,那是彰显王上的过失,取悦于愚民,我不忍心这么干。”于是,他就披头散发地装起疯来。纣王见了毫不动心,把他当奴隶一样囚禁起来。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见微子出走,箕子装疯,便叹道:“君主有了过失,为臣不劝谏,是不忠,怕死不说话,是不勇。君主有了过失,为臣就应劝谏;他不采纳,为臣就以死明志,这才是最忠诚的表现啊。”然后他就去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是这样吗?”于是就杀死了王子比干,并且开膛取心,看个究竟。
  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仁”非常尊重,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纣王的至亲而加以株连。
  他派人整修了比干的坟墓,借以表彰比干的忠肝义胆。当微子带着祭器,****着上身,****着自己,跪行到他面前谢罪时,他不仅替微子解开绳子,还恢复了微子原来的身份和地位,以便让人们记得殷商还有这样一位忠臣。他还把箕子从纣王的牢狱中释放出来,以后又登门拜访,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并且封箕子于朝鲜,不以臣子相待。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的次子。当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旦非常孝顺,比别的儿子更为淳厚仁爱。到周武王即位,周公旦则尽心尽力地辅佐哥哥武王,执掌政事。
  周武王九年,出兵东进讨伐到牧野,周公辅佐武王,撰作《牧誓》。周兵攻破殷都,进入商王宫殿。杀死商纣王后,周公手持大斧,召公手持小斧,来夹护周武王,用宰杀的牲口祭社,向天帝以及殷商百姓宣告商纣王的罪行。将箕子释放出监狱。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为诸侯,派管叔辅佐他,来继续殷人祭祀。普遍分封功臣和同姓亲戚。封周公旦在少吴的旧墟曲阜,这就是鲁公。周公旦没有前往封地,留在京城辅佐周武王。
  周武王灭殷的第二年,天下还不安定,周武王有病,不舒服,群臣恐惧,太公、召公于是恭敬地进行占卜。周公旦说:“这不足以感动先王。”于是就将自己作为人质,设立三座祭坛,周公面朝北站立,捧持玉璧、玉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宣读周公撰写的册文说:“你们的长孙王发,勤勉辛苦积劳成疾。你们三王在天上实有保护子孙的职责,就请用旦来替代王发之身。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善于侍奉鬼神。而王发不及旦多才多艺,不善于侍奉鬼神。但是王发在天帝宫廷接受使命,广有四方,因而能够安定你们在天下各地的子孙,四面八方的百姓无不敬仰畏服他。只要不失落天帝降赐的大命,我们先王的神灵也就永远有了依托归宿。如今我将从大龟上接受命令,如果你们应许我的请求,我就将玉璧玉圭献上,来等候你们的命令。如果你们不应许我的请求,我就收藏起玉璧和玉圭。”
  周公命令史官将册文禀告大王、王季、文王后,准备代武王发去死,于是就到三王神主前占卜。卜人都说“吉”,取出占兆之辞审视,确实吉利。周公很欣喜,打开占兆书册,便看到兆辞是遇上吉利。周公人宫祝贺武王说:“大王没有灾害。我亲自从三王那里接受命令,要作长远规划。这说明先王也能够想到我。”周公将册文藏人用金属封缄的柜子中,告诫保管人不要说出去。第二天,周武王病愈。
  以后周武王驾崩,周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之中。周公担心天下听说周武王驾崩而有人会反叛,周公就登上天子之位,代替成王暂理政务执掌国柄。管叔和他的弟弟们在国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要对成王不利。”周公于是告诉太公望、召公爽说“我之所以不加回避而代理国政,是担心天下背叛周室,那将无法回报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为夺取天下操劳很久了,到今天才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完成周朝大业,所以我这样做。”于是继续辅佐周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前往鲁地受封。
  伯禽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由于忙着起身去接待士人,有时洗一次头却三次捧起头发,吃一顿饭却三次吐出食物,还怕失去天下的贤才。你到鲁国,千万不要因为一国之主而骄慢待人。”
  后来,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真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于是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撰作《大诰》。结果诛灭管叔,杀死武庚,放逐蔡叔。收集殷商遗民,将康叔封在卫地,将徵子封在宋地,用以供奉殷人祭祀。周公安抚东土淮夷,用了两年时间就全部平定了。诸侯都归  服尊奉周室。
  天帝降赐福瑞,唐叔得到一棵苗,异株同穗,进献给成王,周成王命令唐叔馈赠给在东土的周公,撰作《馈禾》。东土平定后,周公回  京禀报成王,就作诗赠给成王,题名为《鸱鹗》。成王也没敢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周成王清晨从镐京出发到达丰邑,派遣太保召公先往洛邑营建成周,占卜居处,兆辞说吉利,于是就在那里建都。
  周成王长大,能够处理政事了。到这时周公便将政权还给周成王,成王上朝听政。周公替代成王治国时,面朝南方,背对屏风,接受诸侯朝见。到七年后,将政权还成王,面朝北方就臣位而立,恭敬小心如同畏惧的样子。
  当初,周成王年幼时,得了病,周公就剪掉自己的指甲掷沉于黄河,向河神祷告说:“成王年幼还没懂事,干犯神命的是我旦啊。”也将祷告的册文藏入盟府。不久,成王的病情就好转了。到周成王执政,有人诬告周公谋反,周公无奈,逃奔到了楚地。成王打开盟府,看到周公祈祷的书册,感动得哭泣起来,马上让周公返回京城。
  周公回归京城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出现骄奢淫逸,于是撰作《多士》,撰作《毋逸》。《毋逸》说:“为人父母,创业时间长久,子孙们却骄横奢侈忘记先人的艰辛,而倾覆家业,作为子孙的难道可以不谨慎吗!昔日殷王中宗,严肃恭敬谨慎小心,遵奉天命严以自律,治理百姓诚惶诚恐,不敢纵欲享乐,所以中宗享国七十五年。及至殷王高宗,他长期在外辛勤劳作,同平民百姓在一起,当他即位后,便有父丧守服,三年时间不曾言语,其后一说百姓就欢悦,从不敢随意享乐,安定殷国,无论贵贱大小直至每个人都没有怨恨,所以高宗享国五十五年。又到殷王祖甲,他认为自己作王是不义的,长期在外当平民,熟知平民百姓的依托所在,能够保护施惠百姓,不欺负鳏寡孤独,所以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多士》说:“从成汤直到帝乙,无不遵循祭典修明德政,诸帝无不德配上天。到如今这位后继君王纣,荒唐淫逸,不顾天道和民心的顺从与否。他的百姓都认为该杀。”“周文王(勤理政务)每天到正午后还无暇进食,因此:享国五十年。”周公撰作这两篇来告诫成王。
  周成王在丰京,天下已经安定,但周朝的官荧设置行政职能还没有井然有序。周公又撰作《立政》,以利百姓。百姓非常喜悦。
  周公在丰京,染上疾病,临终前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此表明我死也不敢离开成王。”周公去世后,周成王也表示谦让,将周公安葬在毕,陪从周文王,以此表明周成王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子。
  周公去世后,秋天的庄稼还没有收获,发生暴风雷电,禾杆全部倒伏,大树统统连根拔起。周朝国都大为惊恐。周成王和卿大夫穿上朝服打开用金属封缄的柜子取出当年的册书,成王才知道周公将自己作为人质来代替周武王去死的实情。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询问官和有关管事人员,史官和有关管事人员说:“确有其事,从前周公命令我们不要说出去。”成王拿着册书而流泪,说:“从今以后恐怕没有那样虔诚的占卜了!昔日周公为王室辛勤劳苦,只因我年纪幼小而不知道。如今上天大动威颜来昭明周公的德行,朕要亲自祭天迎神,按照国家的礼制也是适宜的。”
  成王出城至郊外祭天,天就下起雨来,刮起相反方向的风,禾杆全都立起。太公、召公命令国都百姓,凡是所刮倒的大树,全部扶起而培土加固。这年获得大丰收。到这时,周成王就命令鲁国可以在郊外祭天和祭祀文王。鲁国能够拥有天子的礼乐,就是为了褒扬周公的德行。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现在仅需¥5点数
市场价 ¥399 立即下载 点数购买规则 报告下载错误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

免费获取点数
(1天30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