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何兆武】我宁愿人生这么慢慢走 139013

培训11.0 MB2021-07-10 08:23:56

所属:音频讲座>ID号:139013

下载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访客评分

3

317人

资源简介:

【何兆武】我宁愿人生这么慢慢走——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何兆武】我宁愿人生这么慢慢走

在这个日光越发灼热的五月末,我们又失去了一位老人家。

他是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2021年5月28日他在京逝世,享年99岁。

他翻译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带来思想启迪。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始终淡泊、谦逊的老先生。即便是90多岁的年纪,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里。我从来不想做学者或专家,能旁观世界和人生就满足了。” 我宁愿这么慢慢走,一辈子对自己也没有安排。”

他曾引用诗人济慈的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把名字写在水上。”想来用这句话总结他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本文摘自于2010年8月出版的Lens杂志,原标题《何兆武:把名字写在水上》,略作删减,以示缅怀。

何兆武先生的家,在清华西南门内的宿舍区。

褪了色的红砖墙与水泥门厅,锈蚀的自行车在六层的老居民楼前摆成一排。气质清峻的矍铄老先生蹬着嘎嘎作响的自行车,绝尘而去。

2006年,我收到他寄给我的信,是两张照片。前一年我去采访他,摸出相机给他拍照,他不反对也不摆姿势,突然弯下腰去,打开脚边的一个柜门,在里面掏啊掏,半天掏出一个塑料袋,装着一个老相机。

他不紧不慢地取出来,以牙还牙” 地对着我咔嚓两张,说:我这相机里的胶卷,是几年前装上去的,不知还能不能成像。我洗出来了就寄给你啊!”后来,我果然收到了照片,照出来的效果竟奇异地好。

第一次拜访他时,在网上只能搜索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感激地写道,他与何先生谈不上多少交情,那时出国找不到担保,无意间跟何先生谈起, 何先生二话不说联系到他在国外的姐姐,做了担保。还有一件被津津乐道的事:清华为他做八十大寿, 他不仅拒绝,还锁上家门躲了出去。

那一次,我请他叙说个人的历史,企望有好的运气——愿他是善谈的,不要我提问,便可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但他当然不是那样的人,说出来的都是片语微光。几乎没可能跟他展开辩论,他驳你一遍之后,你故意说些反话想诱他多说些, 他毫不接招,粲然一笑:你这样想,也可以,也有你的道理。”我们不断地陷入僵局,我思路受阻,尴尬,干着急,他保持一个乐呵呵的固定姿势,眼睛望着虚无缥缈处, 像是进入另外一个时空。

图片

摄影/继木

89岁的何兆武坐在他的书房里。房间很小,仅容一桌一床和两个书架。书桌上散叠着一份当天的《参考消息》、 他已去世的夫人的照片和一幅观音像。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清华大学退休后,开始几年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文稿,最近几年,也仍然好奇当前社会的种种变化,但没有什么精力了,主要还是看闲书,好多是‘文革’的回忆录。那些回忆录都有点简单化,什么都往江青身上推。那么大一场‘文革’,全归在一个人身上,不合适,也不公道。 后来的领导应该给江青一些条件,给她配两个助手,写回忆录,爱怎么写怎么写。写了不发表,放在保险柜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写。她也可以说谎,但这是给后世留下一个原始材料。”他对Lens说,他希望类似的个人史能多起来,改变官修历史的格局。

何兆武的学术之路并没有走上顶峰,这和历史大环境的限制有关,也与他淡泊的性格有涉。我从来不想做学者或专家,能旁观世界和人生就满足了。”他说道。

这般在何先生的书房兼卧室——其实就是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里——坐了一个时辰之后,一位老太太悄无声息地走到门边,朝我絮絮地大声嘟囔,听起来似乎是要我去吃饭,我听不清她的话,坐立不安,额头开始冒汗。其实,在我进门那会儿,就看到另外一间稍大的屋子,一个老太太仰头直挺挺地背靠沙发坐着,下午的斜阳布了微淡的光芒在她身上,她竟可以一动不动,我当时就心中一动。何先生朝她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让她回到隔壁去。她固执地不理会,直望着我,脸上的表情焦急而天真。

何先生笑眯眯站起来把她推走,再回身时用手指指自己的太阳穴: 她脑子有病。”像说一个不相干的人,还带着笑。

多长时间了?”

10 年。”

我心里哽咽一下,文艺腔地发问:那??您会觉得孤独吗?”

他嘿嘿一笑:自然。会,也会觉得孤单啊。人,总是需要交流的。”

这之后,我每每念及何先生, 头脑里首先出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那个老太太仰着头直挺挺地坐在下午的斜阳微光里,周围的家具都陷在暗处。有了阳光,反倒让人发现阴影。

后来,从报纸上知道老太太去世的消息,照片里看到何先生把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摆在书桌前。

再后来去拜访。那时,由他口述的《上学记》已成为2007年的畅销书。在他书桌前,很近地去看那张黑白照片,虽说不上风华绝代,但是极其端庄,又朴素。她亦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相识相爱于那里。照片上蒙了一层旧的塑料膜, 是他对爱人相片所做的保护。

图片

图片

摄影/继木

这是何兆武书架的一隅,上面的许多书都出自他的同时代人,现在,他们基本上都先他而去,没什么能一起说话的人了,他微笑着说道。”书架上的照片是南开大学一个学生为他拍的(上图),因为那个学生很满意,他就答应人家摆了出来。

何兆武的一生,宽容、谦逊,充满耐心,却惟独不能容忍两件事:不自由”和没书读”。

年轻时,乌纳穆诺、莫罗阿等人谈论人生话题的书对他影响很大,那时候,做学生也是幼稚。就觉得他们谈的问题,涉及到了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的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没有最后的答案。可是你一辈子却在追求它。”

他看书庞杂而随性,提到有些人读书很拼命时,他说,我们总有一种落后的农民意识,老想着拼命,强调‘吃大苦,耐大劳’,可是进步不能光靠这个,不然整个人类文化能进步多少?”  在书架上,有专门的一块是放置音乐 CD 的,主要是古典音乐(下图)。现代音乐我欣赏不了,有点不像音乐了,都是噪音。” 他笑着说。他很喜欢舒曼和舒伯特。

他乐于沉浸在古典音乐缓慢的节奏中。16岁时,从湖南岳阳老家赴长沙读书,整个行程坐火车两个小时,坐船却要五天, 他就在考虑:哪一个是进步?哪一个让人更幸福?

他欣赏朱光潜的一个说法:无所为而为的观赏”。我宁愿这么慢慢走,一辈子对自己也没有安排。”

你逛过清华吗?”

距离第一次拜访之后不久,何先生带着我和我的好友去逛清华。

因为头次见面的时候,我们聊起他的居住所在地:清华大学。他突然沉吟一下:你逛过清华吗?”我没回过神来,他就说:你下次来, 我带你去逛逛清华。”我们讪讪地跟在他背后,觉得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给我们当导游,深感无礼。更无礼的是,我们还由着他请我们大吃了一顿。

他不以为意,在清华校园里引着我们缓慢地穿行,路上讲些旧事。少有人认识他,认识他的人也就是快步走来双手捧着他的手问候几句。直到我们喊累,他才和我们一块儿坐下来。三个人呆望着路上的飞车一族——清华的学生几乎是人手一辆自行车,哧溜一下过来,哐当哐当过去,车上的人多是紧张地皱着眉头,带着睡眠不足的倦容。

那天,阳光很好,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默默的,间或闲言碎语地笑一下,心情松弛、眼神涣散,分别进入一种自顾自的状态。那个时候,又不觉得是无礼了。

室内室外,他总戴一顶帽子。谁问您怎么老戴个帽子啊?”他就嗖地一把揭下帽子:我没长头发!掉了!冷。”闪出一个大额头, 光亮、圆润,把人吓一跳。他戴着帽子的时候,只看得见他永远笑微微的模样。帽子揭开,就变成一副智慧又理性的老教授模样,像换了一个人。

好在他几乎都戴着帽子,淡化了他人生中严肃的一面。他几乎是纵容任何人理直气壮地去打扰他,你任何时候打电话过去说一个时间, 如果没有别的人来访,他都全由你安排,好像退休了就无事可做的样子。其实他有很多事情——出版社和年轻的学子会接二连三地找来, 要他梳理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等。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让他特别受震动的事情。唉,对了,我说个事情给你们听。”今年连续去了两次,他都很郑重很主动地说起他在凤凰台看到的一条新闻:广东省佛山市一个邮政局长,被查出来贪污了18个亿,他拿这个钱去澳门赌博了!”显然他受到了很大震动,眼睛瞪得老大:18个亿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你说,贪个几千,几万??”我们笑他没见过当今的世面:几千?那得抓多少人去坐牢啊?”

他还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把这个新闻连说了好几遍。

图片

2015年,在中国翻译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为何兆武先生颁发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我的观点有点不合时宜”

他也有讥诮别人的时候:我想不通,有些老年人为了多活两年,付出的代价是花十几年的时间去锻炼,这个不吃那个不喝。我从来不锻炼,我也是吃素,那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就突然不想吃肉了。”

读书也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他连自己的本行——做学问也不特别卖力,不求著作等身。比如他被调到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去研究明清时期的中西交流”时,研究明清两代传教士,算是我的任务,不算兴趣。现在我也不愿意去弄它了,我的观点有点不合时宜,现在把明清两代的所谓交流捧得太高了,这个我是从根本上不同意的。”不同意的原因简而言之:明清时期,西方已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但传教士并未将科学与民主带入中国。”

图片

年轻时的何兆武

图片

西南联大女学生。前排右一:何兆武的姐姐,后排左二:何兆武的妻子。

但他并不想写专门的文章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主流观点是高度评价当时来中国的传教士,我写了也没人理嘛。”他也更不见得会去做锦上添花”的学问。

他会引用诗人济慈的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把名字写在水上。”知识、名气、权力,甚至于来自他者的认可”等抽象的东西,他似乎都无欲无索。

2005年冬天,他的家还全未装修,浴池是水泥做的,老旧的抽水马桶坏掉了,每使用一次,就要把手伸进凉水里去把锈蚀了的杠杆拉一下,让水冲下去。其实那个时候,清华要分配给他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他嫌麻烦就不搬了,还举出一个例子来反证:他有个朋友,也是80多岁的老教授,搬到新家没多久就去世了,估计是搬家折腾的。我瞪起眼睛可惜:现在房子多贵啊! 也可以要了留给您儿子、孙女啊。”他笑呵呵:靠他们自己吧。”

在他摔跤住院期间,那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野外考察濒危动物的儿子,为他把房间装修了一下,不过没动他的书房兼卧室,因为里面塞了太多东西。这样一来,他的房间就比其他房间低了一层地板砖的高度,外人来了会不小心磕碰一下,每逢送客他都要大声提醒:

小心脚下!”

幸福的条件

你没有经历过‘文革’,我替你可惜。”何先生对我说。我惊讶地笑出来: 为什么?几乎每个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咒骂它吧。”他回答:人的一生中应该拥有不同的体验。”我无法接受这个说法,问道:一个从事精神研究的人当然最好有丰富的经历,但从生活层面来说,普通个体追求的还是简单平静的幸福吧?”何先生露出也是,也不是”的表情,一笑。

我害怕经历那个年代。”我对他说,我很难保证自己保持清醒和操守,如果害了人,下半辈子都要活在自责的痛苦中。”先生笑一下:不一定,现在有多少人在忏悔呢?”

我的困惑是:为什么那么多有思想的人在某个历史时期,曾经集体地发生了那么大的人格变化?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体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个人意志的结果,被带入群体的个人总是受无意识人格的支配”——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给出了仿佛合理的解释。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于何先生,他属于很快就觉醒的那一批,否则不会在家悄悄地翻译那些哲学作品。

图片

1990年,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的弟子们在西安。左起:步近智、何兆武、林英、张岂之、祝瑞开、卢钟锋。

但是,热情又单纯的人,很难不被卷入集体情感,且那曾经是一种幸福感”。

你们上学的时候,正是战争时期,不会害怕吗?”

不会,我觉得很幸福。”

那时候,包括他在内的绝大部分年轻人都肯定地认为: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以后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一定能过上非常美好的生活。

他说,一个人感到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二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现在他已经活了近 90 年。他说:我无法相信未来的世界就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他总结自己是一点自由主义,一点唯心主义,加一点唯物主义”。1939年至1946年,他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读过四个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 先生说,原因是:自由。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现在仅需¥5点数
市场价 ¥974 立即下载 点数购买规则 报告下载错误

本月排行

  1. 1【男人秘密】一次搞懂男性健康的18个秘密 148631

    899 MB

    866次浏览

    健康养生

  2. 2【识人高手】鬼谷子识人奇术 148632

    983 KB

    158次浏览

    人性心理

  3. 3【珍妮之吻】神秘感训练营 148633

    993 KB

    721次浏览

    人性心理

  4. 4【张翔】张翔道德经 146822

    2.75 GB

    301次浏览

    百科讲堂

  5. 5【程郡】程郡的股票私塾课(一)音频 146813

    434 MB

    300次浏览

    金融财经

  6. 6【熊太行】办公室职场关系12讲 146650

    44.0 MB

    300次浏览

    职场培训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

免费获取点数
(1天30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