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重走】西南联大最特别的什么 139062

培训12.0 MB2021-07-18 08:53:11

所属:音频讲座>ID号:139062

下载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访客评分

4

24人

资源简介:

【重走】西南联大最特别的什么——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重走】西南联大最特别的什么

1937年,与地理意义的公路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之路。对于清华北大南开的教授那一代人,他们可以不必选择南下西进去大后方,他们可以留在故都或者避入租界,或者干脆出国;对于学生这一代,他们面临的是读书还是救国这一更困难的选择,而当他们为自己的苦闷心灵寻找出路时,去重庆/昆明/成都,还是去延安,也是一个难解之题。
在愤世嫉俗和悲观失望袭来之前,探寻真理就是奔赴昆明的理由”,于是在两次回答筛选之后,近300名学生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战火迫使一众师生徒步深入西南腹地,从长沙建立的临时大学长途跋涉抵达昆明。闻一多、袁复礼、黄钰生、曾昭抡、李继侗、穆旦都是这次迁徙中的一员。
80年后的现在,作家杨潇重走这条路,并写作了《重走》一书。书中,作者通过第一视角的叙述,让读者得在这条先贤们曾走过的道路上听鸟叫、虫鸣,看牛羊、花草,在河流、岩壁、古桥间,与沿途的各类人群交谈,领略中国南部的人文、风光。作者换一种观看方式,将目光转向国内,用脚丈量广袤真实的大地。作者认为,这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中国”缓缓浮现。
最近,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重走》在京发布,活动以思想与行动”为主题。本书作者杨潇与嘉宾罗新、许知远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文学感悟,探讨思想和行动到底是什么关系,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为什么还要走。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多家媒体供职,从2010年起周游世界,尝试一种融合时事、历史、智识讨论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曾出版个人作品集《子弟》。
《重走》立体书影
一段更漫长的写作生涯的开端
活动开始,杨潇首先分享了本书的创作缘起。他认为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处理了三组关系:一是所处的行业的巨变关系,纸媒正走向断崖式的下跌,需要在流亡”中寻找让自己心安的东西;二是和情感的关系,在写作中慢慢培养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和迁徙飘零的感觉;三是和人生的关系,人这一辈子能够做的事情其实特别特别少。结合思想与行动”的主题,他说,我写完这本书就特别明确有了一个想法,如果你有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没有理由现在不去做它,人类就是太习惯给自己找各种不去面对的借口。”
春节期间,罗新就已经读过了这本书,他过去读国外的旅行文学比较多,特别是英文,影响了他的学术路线相比之下,中文写作的缺失让人遗憾,但是这本书让他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觉得这本书达到了我对中文原创旅行文学比较高标准的期待,我觉得达到了这种期待,我可以说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个作品,所以我是非常高兴的。”
关于中外旅行文学,罗新进一步分析道:中国旅行写作不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门类,过去都是放在散文里面。其实在近代的欧洲,特别是在熟悉的英文文学世界里面,这种旅行写作分量很高的,有许多经典作品足以跟虚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从长期阅读来说,甚至不只是在文学意义上,是在很多其他历史学、社会学,读者面非常宽。
现在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写作者,通过旅行作品表达自己对于文化、思想关注,对于社会的关怀,甚至以这种方式来参与当代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杨潇的厉害之处在于突破了为旅行写作而旅行写作”,具有强烈的个人性,他自己的行走,他自己的思考,他的感受,同时也有很深的历史性,把80年前邀请到今天,他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80年前那些行走当中去。80年不再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鸿沟,而成为一个通道,成为一个联系点,使得80年来历史的变化能够瞬间感觉到。
许知远认为,杨潇的写作中蕴含着美国新闻和国家地理的传统,他非常明确这条线,甚至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他之前所有训练一次爆发。我觉得更把这本书看作杨潇更漫长写作生涯的开端,这个开端会导致不断的新结果,新的结果每一本都应该来处理。”
2014年,杨潇从美国访学回来后发现中国社会在悄然发生变化,身为媒体人,看见纸媒的衰落裂解、同行的流散,心中的感触更深一分。他的《重走》,也是因为自己陷入了某种存在主义危机”,也就是他在活动现场提到的对于行业、时代、情感以及人生的困惑。他冀望和八十三年前的那些年轻人一起出发,从长沙一路西进,穿过贵阳抵达昆明,在时空交叠的行走与对话中寻求答案。
杨潇认为,自己在《重走》中要处理的问题是,身处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什么才是良好生活?年轻人的情感结构如何养成?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人生意义为何?他说,作为一名80后”,自己是听着《明天会更好》长大的,社会进步论似乎是最自然的事,直到在美国结识了来自阿富汗的同学,才明白中产会一夕之间沦为贱民”,国家也可能衰退崩溃。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一直处于不自知的”、对进步上升充满信心的状态,沉醉于清谈文艺生活,他称之为漂浮的青年时代”。回想起来,那段时光依旧美好而宝贵,但唯有访学前后那两年的变化遭际打破了这种不自知”,更希望凝聚心力去创造点什么。
选择行走有千万个理由
说到把行走把走路当做一个事来做,罗新最初是为了减肥。但是从工作来说,做历史的有好多种不同种类,有的人就是长期不出门,闭门造车造的非常完美,有的人是不出门就写不出什么来,或者难以形成感觉,他自己属于第二类人,对某个地方有什么感受,必须到那里去看看。我还是青年教师的时候,我就在历史系里属于好动,属于好事的这一类,我不仅自己要出去,我还喜欢组织一大堆人跟着,当老师的时候带学生出去,在系里面带着同事到处乱跑。”
许知远最早受旅行文学的启发,是2000年初开始读到简·莫里斯,接着读到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遗憾的是,他认为自己在中国很早开始算有意识去做旅行文学,但是没有做成。对他影响大的作家一个是保罗·索鲁,我特别喜欢旅行文学中诚实的经验,他虽然写的没有那么高级,但是他能够诚实地描绘人的状态。”另外一个则是蒂莫西·加顿·艾什,他算是政治写作和旅行写作高度完美结合在一起,喜欢写那种在极端年代极端时刻,一个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时候。这个转型中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舞台之中,人们在极端时刻就会有更明确的展示,他写这样的人。他一直在探索这种前线感,其实这种前线感也特别吸引我,怎么寻找前线感,这些因素对我有很多影响。
杨潇的行走历程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以后他进了新华社,工作时间很自由,所以当时走了好多路,去湘西、皖南,包括走川藏线、南线、北线、青藏线,那个时候经常找机会沿途走一段,不管走多长时间。后来慢慢走路开始有了存在的意义,到周刊做记者之后出稿压力很大,那个时候一个解压办法就是到楼底下暴走,只要一个小时,脑子就变得清明起来,走路就变成回血的方式。在走路的过程中,被散落的一片片慢慢回来,人就变得更完整了,而且走路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是一种特别感到自在和舒服的方式。
旅行要往哪里走?
罗新认为旅行文学写得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它一定在和自己路上见到的人,有许许多多很深入的联系,就是现实中的,这一点在杨潇的书里也有所体现,他有当过记者的经历,知道怎么跟人说话,也记得你说的那些话。”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好的旅行作家一般不是学者,罗新说:按说写旅行作品非常重要的是拥有历史知识,拥有历史感,可是恰恰相反,有关历史的旅行写作写得最好的没有历史学家,都是记者、作家出身的。这是因为旅行文学里面最成功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很多的时间层次感,要有时间的纵深感,这一点如果学过历史的人是有优势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得和现实有交往,瞬间的联系如何挖掘,这是一个能力,这个能力是要有意识的训练才有的,对于纯粹的学者来说天生的没有这个能力。
因此,罗新认为,与学者相比,记者、作家出身的写作者更善于挖掘与当下的联系,因为他们更善于和路人打交道,而学者大多倾向于封闭自己。他回忆自己的大都到上都之旅,虽然也偶尔和路人有交流,但往往得不到很多信息,作为历史学者,自己长于同过去的人建立联系,与当下路人的联系却是瞬时性的,如何深度挖掘瞬时性的联系,记者可能更擅长。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现在仅需¥5点数
市场价 ¥591 立即下载 点数购买规则 报告下载错误

本月排行

  1. 1垚圭城:铸一池保一生,全面打造家庭资产池 149676

    91.0 MB

    833次浏览

    金融财经

  2. 2【男人秘密】一次搞懂男性健康的18个秘密 148631

    899 MB

    866次浏览

    健康养生

  3. 3【识人高手】鬼谷子识人奇术 148632

    983 KB

    158次浏览

    人性心理

  4. 4【珍妮之吻】神秘感训练营 148633

    993 KB

    721次浏览

    人性心理

  5. 5【张翔】张翔道德经 146822

    2.75 GB

    301次浏览

    百科讲堂

  6. 6【程郡】程郡的股票私塾课(一)音频 146813

    434 MB

    300次浏览

    金融财经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

免费获取点数
(1天30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