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人制造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作者认为说将此种结果的原因归因于白人和黑人天生能力的差异这种观点是种族主义的,是错误的。他的观点包括:并不想当然地认为工业化国家就一定比狩猎采集部落好;不认为放弃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来换取以使用铁器为基础的国家地位就是代表进步”;也不认为就是这种进步为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幸福。
并且还将说明,现代的石器时代”的部落通常可能比工业化的民族更加聪明,或至少一样聪明。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自己没觉得在整个民族这个尺度上来说,说部落人比工业化的人更加聪明就不是一种种族歧视了?虽然类似作者这样的观点我早已经不陌生了,并且非常厌烦,但这整本书对我来说仍然是知识点丰富,很有启发。
现代发展之间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农业开始之初,是有限的几个地方产生了农业中心,作者引用了马克·布卢姆勒的哲学博士论文《加利福尼亚和以色列的地中海型草场的种子重量和环境》列出了有案可查的全世界56种种子最重的野生禾本科植物。
结果地中海气候类型新月沃地以32种位列第一,东亚6种,其他地区的品种乏善可陈且质量不高,这个结果一目了然极具说服力,而且即便是现代的育种技术下新的原产于非洲、美洲、大洋洲的谷物驯化仍然少见,可见在文明之初这些地方想要发展出原始农业的难度之高,即使这些地方的人们对他们生活附近的植物了如指掌,说得出来每一种植物是否可食用或药用,在哪里能找到。但很遗憾这些植物并不适合驯化以发展出来农业。
再一次的,非常明显的显示了这些资源极不平衡的地理分布。作者还讲解了一下动物适合驯化或不适合驯化的因素有哪些,很有趣味性。想象一下如果河马、犀牛、狮子、猎豹可以成为驯化动物用于骑兵作战,那确实是比马酷多了!除了自然资源的区别,大陆轴向在作者来看也是一个因素。欧亚大陆东西走向,气候相似,地理相连,主农业区的纬度差异不大,驯化的作物经传播后直接在类似气候下种植,而非洲、美洲大陆南北轴向,地理割裂,交流不易且无法直接种植对方已驯化的作物,直到欧洲殖民者把旧大陆的种子播种在新大陆上。
这样的初始条件似乎决定了后续所有的结果,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使得人们的生育间隔变短,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多就是优势。粮食富余产生了生产和手工业的专业化,出现了文化精英阶层,文字、城市、阶层、国家都相继出现了。稠密的人口和牲口使得这样的环境成了病毒培养皿。欧亚大陆连绵不绝的地形让彼此相邻的族群相互竞争争斗,不断技术革新。这些就是作者的核心观点了,按照这样的思路分述了各个大陆的历史,为什么是这些民族在争斗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最终时间拉到了近代,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或黑人殖民欧洲而是欧洲殖民了美洲、非洲:枪炮、病菌与钢铁。